夔州歌十绝句

      夔州歌十绝句

      诗人 杜甫朝代 唐代体裁 七绝

      夔州歌十绝句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夔州歌十绝句 作品评述

      中巴之东巴东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 瞿塘险过百牢关。

      长江滔滔东流至四川奉节,即古代的夔州,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之第一峡──瞿塘峡。此诗作于大历初,描绘歌颂了此处的山川形胜。

      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巴”、“东”字在首句重复,前分后合,构成由舒缓转急促的节拍,使人从声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气势。“中巴之东巴东山”,七字皆阴平声,更属创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调,有助于气氛渲染,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次句写江水,“开辟”用如时间副词,意为从开天辟地以来,自古以来。不说“自古”而说“开辟”,极见推敲。因为“自古”只能表达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开辟”这个动词联合结构的词汇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种动感,仿佛夔门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结果,既形容出自然的伟力,又见出其地势的古老和险要。

      前两句从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环境,下两句进而更具体地描绘其山川形胜。“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这里是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处,也是三国时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因它守住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所以说是“三峡镇”。在湍急的瞿塘峡江心,旧时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没入水中成为暗礁,所以“其间道路古来难”,不可谓不险。“百牢关”在汉中,两岸绝壁相对而立,六十里不断,因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来作比。下联十四字抓住“高”、“险”特征,笔力千钧,把“高江急峡”写得极有气势。两句分承山水,句式对仗,音韵砍截,与散行作结风味全殊。

      如果我们用盛唐绝句传统手法作对照,就会发现此诗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传统绝句注重音调的平仄谐调,句格的稳顺;而此诗有意追求拗调,首句全用平声字,给人以奇离突兀之感。二,传统绝句注重风调,追求一唱三叹之音,尾联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为主,第四句发之”(杨仲弘语),构成转合,即使用对结,也多采取流水对;此诗用“的对”作结,类半首律诗,诗意的转折在两联之间,结束的音调戛然而止。三,传统绝句注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纯写景的不多,而此诗两联皆分写山水。纯乎写景,却又并非无情。它通过奇突雄浑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取得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而抒情已存乎写景之中,读者能感到诗人对祖国奇异山川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

      (周啸天)

      夔州歌十绝句 作品出处

      全唐诗全唐诗:卷229_83

          别人正在查

        《夔州歌十绝句》杜甫 《偈颂一百零九首》释可湘 《颂古一○一首》释子淳 《春日过李侍御》卢纶 《挽妻母郑夫人》刘黻 《自赞》释普度 《题金吾郭将军石伏茅堂(一作常衮诗)》卢纶 《秋日山行》释云岫 《石室》陈洵直 《寄赠翠岩奉上人》戴叔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