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湋乃曲

      杂曲歌辞·湋乃曲

      诗人 元结朝代 唐代体裁 乐府

      杂曲歌辞·湋乃曲

      偏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
      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
      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
      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杂曲歌辞·湋乃曲 作品评述

      湘江二月春水平, 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 守吏相呼问姓名。

      本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时任道州刺史)因军事诣长沙都督府,返回道州(今湖南道县西)途中,逢春水大发,船行困难,于是作诗五首,“令舟子唱之,盖以取适道路云。”(诗序)“欸乃”为棹声。“欸乃曲”犹船歌。

      从长沙还道州,本属逆水,又遇江水上涨,怎么能说“宜夜行”呢?这样写,是正因为实际情况不便行舟,才需要努力和乐观的缘故。诗的前两句将二月湘江之夜写得平和美好,“春水平”写出了江面的开阔,“和风”写出了春风的和煦,“满月”写出月色的明朗。诗句洋溢着乐观精神,深得民歌之神髓。

      三、四句是诗人信手拈来一件行船途遇之事,做入诗中:当桨声伴着歌声的节拍,行驶近平阳戍(在衡阳以南)时,突然传来高声喝问,打断了船歌:原来是戍守的官吏在喝问姓名。

      如此美好、富于诗意的夜里,半路“杀”出一个“守吏”,还不大杀风景么?本来应该听到月下惊鸟的啼鸣,远村的犬吠,那才有诗意呢。前人也一直是这样写的,但此诗一反前人老套,另辟新境。“守吏相呼问姓名”,这个平凡的细节散发着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在大历年间,天下早不是“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那般太平了。元结做道州刺史便是在“州小经乱亡”(《舂陵行》)之后。春江月夜行船,遇到关卡和喝问,破坏了境界的和谐,正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其次,这一情节也写出了夜行船途中异样的感受。静夜里传来守吏的喝问,并不会使当时的行人意外和愕然,反倒有一种安全感。当船被发放通行,结束了一程,开始了新的一程,乘客与船夫都会有一种似忧如喜的感受。可见后两句不但意味丰富,而且新鲜。这才是元结此诗独到之处。

      这样的诗句是即兴式的,似乎得来全不费工夫。但敢于把前所未有的情景入诗,却非有创新的勇气不可。和任何创造一样,诗永远需要新意。

      (周啸天)

      杂曲歌辞·湋乃曲 作品出处

      全唐诗:卷28_50

          别人正在查

        《杂曲歌辞·湋乃曲》元结 《颍亭》韩琮 《孔武仲》TUtG 《浮丘道人招魂歌》汪元量 《柳枝词十首》徐铉 《句》杨凌 《听照旷尘外琴》李处权 《次韵丁制置远迎三绝》魏了翁 《晚春》姜特立 《古意赠今人》鲍令晖